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不一样的圣诞节

今年的圣诞节和往年的很不一样。

自从加入和芦苇之后,我的生命就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就如Uncle素宝所说的:“芦苇是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用我们的才华来侍奉主”,这句话也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着。平时的平安夜/圣诞节,除了到教会去做礼拜、崇拜,就是会与朋友聚一聚,开party、吃圣诞大餐、送礼物等。然而,今年的平安夜和圣诞节却非常的富有意义。

我们一行人在不同的教会中度过了我们的平安夜和圣诞节。我们到不同的教会去,演出了《隔壁的恶圣诞》这一部福音剧。虽然彩排的时间不多,但是每个人的付出却是不能与时间做直接对比的。我们每个人都一心一意地想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把角色扮演好,因为这中间没有牵扯到个人的利益。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有uncle素宝这个热心侍奉,并坚持把上帝放在第一位的“舞台监督”(其实是导演,但是他却一直坚持说上帝才是导演而他只是帮忙监督我们的SM)。他对于我们在演艺上的要求和对于剧本的诠释完全没有放松。他坚持说福音剧一定要生活化才能够感动到人,也因为是生活化我们不可以太夸张,也不可以太搞笑(“可以幽默,但不可以搞笑”有点难拿捏对不?也许‘搞笑’的当儿有着凸现自己的成分在内吧?)。他虽然是个大忙人(有自己的生意,还得拍电影和电视剧等……还有家人,并且自己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和精力,在芦苇这个平台侍奉主。他的侍奉和专业精神是我的榜样。我在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关于侍奉和演艺的功课,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够和他有着相同的态度。

特别感谢主让我接触到芦苇这个平台。不但让我可以运用上帝赐予我的才华在祂的事工上,也让我在演艺中遇到了uncle素宝这位恩师。当然,我也认识到许多和我一样喜爱戏剧,又热心奉献的基督徒。

我很庆幸加入和芦苇这个家庭,也感谢上帝一路的引领,让我找到了属于我的侍奉岗位;也感谢上帝给予我这么一个难忘的圣诞节。“今年的圣诞节是那么的富有平安与喜乐!”

最后,uncle素宝还在面簿寄来了祝福的话: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Dearest K

Dearest K,

当年你训练演员的方式和我们经历的训练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是否也做许多的肢体(abstract)训练?你们是否也有分享与讨论不同剧本?你们是否也作许多的呈现呢?

在我们十一月的训练中,我最享受的就是剧本分享与讨论的训练。我们各自选择了两篇你的剧本,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不但更深一层地认识你和你的作品,我们也更加的了解大家的思想。这么一来,我们也透过不同的分享来看到不一样的KPK

To me, I have this love hate relationship with doing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listening more to the suggestions given by the body, and not let the mind take over my movements is a tough one. We have always been told to ‘watch our every moves’, and to ‘think before we act’. Now, for this training, we were told to do otherwise. However, the transition was made nevertheless and soon, we find ourselves moving randomly, like maniacs let loose from our bondage, doing things that do not make much sense. Interestingly, it was this training that helped me shed a few inches off the waist. I will definitely recommend this exercise to anyone who have been trying to lose weight but to no avail, ‘abstract’ is the way to go. Apart from losing weight, I have also discovered ways to maneuver my body in ways I have never thought possible. It is truly amazing how much our minds have limited our body to the few movements and actions, and once we are free from that bondage, we can achieve so much more.

再来就是通过‘口技’(导演称之为sound abstract)来说故事,或是表现一个意象。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特别训练。然而,它特别的地方就是让我发觉了自己所能够发出的声音,以及声音所能够带出的氛围与意象。记得有一次,我做跟咖啡店有关的声音为文扬的呈现作“现场”的音响效果,结果还意想不到的好。真是出人意料。

The presentations that we did, was a real test of our ability to churn out performances within the time limit, and with the conditions given. There is also the pressure to perform well, with depth, as the audience (fellow actors) will be there to critic and give opinions to help in improving one’s act. Through the many presentation, I was able to learn from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s put up by my fellow actors, and grow in my capacity as a performer. The biggest take away from this training is learning that “less is more”, and how having small pockets of blanks in one’s performance will encourage the audience to participate more actively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K 这些训练都是之前我所没有接触过的,也让我打开了眼界。的确,我不但学了很多也觉得很好玩。我很喜欢在玩乐中,或是在欢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如果你问我“好玩吗?”,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好玩!”。

祝,

安康

YA TAN

20111210

Tuesday, November 22, 2011

给k先生的信


:)

《那些年的繁星》

繁星

像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一样

永远保留着那一份

距离遗留着的

错误的美丽

: )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dearest KPK

亲爱的KPK

还没有得到你的回复,但我又来写信给你了。今天写信是为了与你分享我读了你的剧本《单日不可停车》后的一些感触。

对许多人来说,《单日》可能因为语言混杂的关系而不喜欢它。然而,对我来说这却是我喜欢这剧本的原因之一。也许因为我是新加坡人的关系,剧本中语言混杂的现象让我倍感亲切。也许因为我是新加坡人的关系,剧本中的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深。

我知道自己曾是个制度下被推拿得舒舒服服的人。以前我会认为政府批下来的政策一定有他们好的地方,而我们人民只要跟着去遵行就不会错。但是,在大学的学习以及接触到你的剧本之后,我慢慢的意识到我这种思想是被制度灌输出来的。这固然没有错,但也不是健康的成长。《单》中就明显的带出了官僚在设定某些政策时,并没有与我们沟通。而且,沟通的管道是很少的。《单》中的爸爸就尝试通过写信和上法庭与compounding officer 和法官沟通。他企图和这些人协商,然而却不成功。虽然我们可是说着为爸爸是体制下的受害者,但是我认为剧本中的“执行者”也是体制下的受害者。如果说剧本中的爸爸和儿子都是受压迫的一群的象征,法律/政策执行者不同也是另一种受压迫的一群?固然他们是执行压迫行为者,但是设置政策和制造体制的确不是他们。

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最都怪到这些执行者身上。其实他们都是真正压迫者的‘戴罪羔羊’。在剧本《单》中,这些掌权者都没有出现,但是他们设置的政策和势力却能够在整本剧本中感受到。他们的势力象一种无形的抓,慢慢的推拿着大家,让我们一点一点地麻醉,一点一点地接受他们以高姿态传下来的意识形态。就这样,人渐渐变得懒得思考,懒得争辩,懒得批判。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一种常态,也是最方便最懒惰的反应。因为关于懒惰,或是去了思考批判质疑的能力,而不思考不批判不质疑。《单》中的父子(尤其是儿子)是富有思考、批判和质疑的敏感度的。然而当他们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挫败后,渐渐的变得无奈变得被动的接受。

这个不思考不批判不质疑的现象是危险的。一个不思考不批判不质疑的社会就只会被动地接受掌权者所设置的政策和计划。这虽然看似一个和平无邪的乌托邦(Utopia),却潜在着反乌托邦(Eutopia)的危险。掌权者与草根毕竟是有着一段距离的,而这个距离不只是实质的距离,也包含着文化和思想的距离。当一个国家被“私营化”的时候,许多人性的东西都会让位给经济和务实的考量。这样,这个国家就会渐渐的失去它的历史、人性、温暖。在这种冷冰冰,一切就只谈钱和经济考量的国家,人有怎么会幸福快乐呢?这么一来,这国家的人民就变成为了经济和国家的前景而存在的生产力机器;一旦失去了用处就会被淘汰抛弃。

《单》开始以幽默喜剧的形式呈现,以反讽的手法来自嘲也揭示了社会上制度的一板一眼,以及其缺乏人性化的一面。儿子长大后因为没有放coupon而被attendant恶公后就马上给钱,这一个剧情是让我影响最深刻的。这个喜剧到了最后变成了悲剧,而且还是每个新加坡人的悲剧。“这一次我笑不出来了。我觉得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这一句点出了整部剧的重点,但从这句话我也似乎听到了你的声音。确实,这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它反而是一场噩梦!

好吧就谈到这里。就此搁笔(停键盘?),下回再聊。

勇安敬上

20111115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自作孽

我想,这一切都是自作孽。

澎湃汹涌的作业让我喘不过气。但最后还是接下了那么多的表演才是我的滑铁论。

安仔啊~ 保重。

: )

Friday, November 11, 2011

给KPK的信

KPK你好,

其实我也不知道写什么好。犹豫了很久,最总还是决定让情感自然而然的带动手指去写出这封信。

对你的认识其实是很表面的,因为都是通过你的作品还有其他人口中对你的叙述拼凑而成的形象。跟你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应该说“认识”呢?)是在南大中文系大一的时候,在柯老师开的HC214。当时是因为课程需要而读了《棺材太大洞太小》,还有《郑和的后代》(忘了是哪一个剧本先)。这两本单人剧就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剧本和剧场的多种、多元的可能性。之前的我一直以为世界只有二元对立,剧本就只有一种写法。当年的我是那么的单纯、无知。看到的世界是那么的黑白分明,那么的简单朴素。然而,在成长的岁月里,我离开了安逸的生活,不再做温室里的小花,也开始明白世界的复杂与多元。

KPK,从你的剧本中我发现你是一个老爱做梦的人。如果说做梦是在潜意识中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我想,你应该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只可惜在现实中梦想和现实有一段距离。也许就这样,你爱上了做梦。如果说日又所思夜有所梦,那么通过你的剧本我也看到了你每天所看所想的情境。也许这就是你所说过的“社会批判的敏感度”,让你在这睡觉的时候也不能撇下这份批判的负担。

从你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你如何从一个严厉直接的批判者(70年代的《喂!醒醒》、《成长》等),到一个让观众读者反思的教育者(80年代的《单日不可停车》、《棺材太大洞太小》等)。虽然在课堂上老师曾教育我们要不断地质疑我们所听所学所接收的讯息,但是我真正了解这其中的奥秘与必须,却是从你的剧本《棺材太大洞太小》中领悟到的。剧本的名称《棺材太大洞太小》就是一个质疑体系与生活,官僚与平民的关系。到底是棺材太大,还是洞太小呢?也许被推拿后的我们会一致的人为,规定好的“洞”是不可能太小的,所以问题一定出在“棺材”上。有趣的是,我们为什么会顺其自然的人为“洞”不可能会太小呢?这个“洞”的尺寸有时谁规定的呢?我们是否参与了这个决定的设置?如果我们没有参与尺寸设定的过程与决定,我们又为什么会认为那些为我们做决定的人就一定能做出最好的决定呢?就这样,我学会了如何去质疑。我也知道我不应该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批判而质疑,为了叛逆而质疑。我这样的质疑时为了沟通,为了协商,为了了解。

KPK,如果你现在还健在,你会写什么样的剧本呢?你是否还会继续做梦?还是你会从梦中醒来?听说你喜欢站在实践剧场办公室外的走廊,看着街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喜欢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语,一行一动。如果你还健在,你是否还会站在走廊上观看街道上的人们呢?你看着他们的时候,脑中又在想着什么呢?也许这些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但是思念你的人也许都想过这些问题吧?

昨天和素宝(本地资深演员)吃饭时,聊到了今天必须交上去的信,他就开始述说起你们之间的友情以及之前合作过的情形。通过他的叙述,我仿佛更加的人是你了。苏宝说在排戏时,你经常问他:“苏宝,好玩吗?”哈哈,戏剧对你来说一定是个有趣好玩的东西,根本没有压力与负担。这让我了解到,一个人要把一样东西做好,他必须先喜欢并决的好玩又趣。谢谢你,通过素宝的口让我领悟到这个道理。

希望这次的训练和演出,我能够更深一层的了解你,更能够欣赏你的作品。

勇安上

20111111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虹:马长山

作者:马长山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我因与妻子性格不合而友好分手。
五年来,有个叫虹的离异女人经常来帮我收拾一下。
虹美丽而聪颖。她也是因与前夫性格不合而离婚的。
我生日这天,虹过来帮我炒了几个好菜。
烛光下,我和虹共进晚餐。
虹在我这里过了夜。
当夜无故事。我们在不同的房间安然入睡。
早上,我问虹为什么不再婚。虹低着头说,比前夫更好的男人还没有碰到。
我笨拙地抓住了虹的手。虹与我激动地对视了很长时间。然后,我们叹着气,互相放了手。
我们不合适。因为,虹就是我的前妻。

Friday, October 21, 2011

二十六岁的礼物

今年,我爸爸给了我一个最难忘的礼物。
他给了我泪水和感动。

一个拥抱化解了这些年的创伤。
现在我知道,我爸爸其实是在乎我的。

记得小学时期,我经常在考试得到第一名。
但是父母都没有出席过颁奖典礼。
这让我感到很寂寞孤单。
记得每次我都会很早到学校流荡,为的是不让其他人看到我父母没有出席我的颁奖典礼。

几年前,我爸爸对我说了一句上我最深的话:“你还没有做过一件让我感到骄傲的事。”
这让我回想起以前的许多的“第一名”似乎都没有了意义。

今天,在医院向我祝贺时,爸爸突然把我拉到怀中还痛苦了一场。
从他眼中我看到了内疚和歉意。
我在阔别了十三年的怀抱中哭了。

最后一次抱爸爸是在十三岁那年。
今天,二十六岁的今天,爸爸给了我最难忘的礼物。
谢谢你。

:)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戏剧与我

如果没有记错,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戏剧是在中三的十二月学校假期。那时,我被选中(其实是没有同学想去参加,老师才会选上我的)参加由“新加坡艺术剧场”举办的“华文戏剧营”。那年次应该是“新加坡艺术剧场”第二次举办类似活动。在那短短的一个星期内,我们接触了许多有关戏剧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那时,我们每一组都必须创作出一段小品,在最后一天公演,呈献我们的‘训练结果’。也许,那次的戏剧营让我看到了戏剧的许多可能性。

到了初级学院,在老师的百般要求下(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因为没有人参加)我加入了南洋初级学院的”中华文化学会”戏剧组。那时我也参加了《我们的白云岗》的演出。那时是黄浩威老师担任我们戏剧组,也请来了戏剧盒总监郭庆亮来教导我们这群学生。那时是我第二次接触戏剧(其实严格来说是第三次了。中四那年我也参加了“华文戏剧营”),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小品以外的大型剧场演出。那时的我因为太活跃于其他的课外活动,老师认为不应该给我重要角色。就这样,我一人多角,扮演了许多的路人甲、歌迷乙和学生丙,也让我学到了如何诠释不同角色。

到了大学,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南洋理工大学中,宿舍十一(Hall 11)的戏剧组——十一制作。那时,我又是以演员的身份参与剧场演出。然而,这次的感觉却和以往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带领,整个剧团给我的一种松散、茫然的感觉。最后演出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演员上台没入戏,导演和监制给我的感觉就是恨不得快点脱离这个烂摊子。我们虽然有个很不错的剧本,却因为某些人的失职而完全失去了剧本的内在意义。我也曾一度想过要放弃“十一制作”,尽快脱离这个烂摊子。然而,我却不甘心,还好有另外一名演员告诉我说只要我担任导演一职,他就愿意当监制。就因为对戏剧的热爱,我们就扛起了这个革命的工作。

十一制作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架构,许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往往也需要接管的那个人凭空想象,从零开始建构自己的一套系统。这是个多么累人的差事啊!第一次担任导演的我也是如此。我回想起当年老师们的教导,加以改良使用与我们剧团的框架后,就开始了演员训练。

这些日子固然走来不易,但是回想起四年前因为一份冲动,让“十一制作”得以传承下去,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愉悦感。

现在,踏出了宿舍剧团。参与了“芦苇艺术团契”的演出后,又重新以演员的身份接触剧场,有种死灰复燃的感觉。子曰:“温故知新。”我也重新学习演戏、学习诠释角色、学习寻找演员的敏感度。之后在朋友的邀请下,又要参与“实践剧场”的演出让我非常地期待。

希望我和戏剧的缘分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

Saturday, October 1, 2011

a shout-out to everybody (atheists/religionists/animist/wadever)

we get all self-righteous, blaming everythg/person/deity, for what we thought was right. if we wanna see the world as one, we shd seriously overlook all such details. and no. i dun mean denouncing their existence, that's not seeing the world as one. seeing the world as one really means "embracing everythg" and acknowledging the existence of everythg. tt is true love. anger/hatred doesn't prove that you are rite, in fact, it does the opposite.

love, peace.

:)

Sunday, September 4, 2011

旅行。履行

创作就像是旅行一样,
有时候是有目的地开始动笔,
有时候却是随意的让感觉带动思绪,
浪漫的遨游。

无论怎样,都是,
一步一步地创造记忆。

有时候写得起劲就会走火入魔,
文字紧跟在思绪之后……跟着……跟着……
竟然发现已迷失了自己。
停下来后,才发现……

“我到底在哪里、我这一行是要表达什么?”

删去了几个字后,又开始出发,
直到终点。
搁笔。
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

Friday, September 2, 2011

清理尘埃

时光飞逝,也不知多久没有回到这个灰暗的空间。也许我应该为自己的创作负责任,而不是在心情低落时才重新回到你的胸怀。

请原谅我。今天和教育学院的朋友,维彪,谈到了作家都在寻找读者这回事,让我想起了我当初开设这部落各的信念。

原来我还没忘。
老伴,我回来了。

:)

Saturday, May 21, 2011

梦。想

最近做了让我情绪低落的梦。

梦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欲望的一种再现吗?
那么,我是在寻找一份救赎的曙光吗?
我想,这辈子也许无法从这噩梦中醒来。

梦中的微笑和谈笑风生,只让一切太虚假、太梦幻。
梦中的我都知道那是假的。

这让我联想到“Inception”中,男主角在潜意识中把前妻俘虏在最底层,等待着救赎。
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被我们俘虏的“囚犯”,而我们会不断地在梦中与这个“囚犯”对话,为的是寻找一线曙光。

太累人了。
人生真的惟有遗憾才能留下最完美的一幅画吗?哈哈
现实就是一个充满反讽的一场戏,而我们都无法摆脱扮演其中的角色。
我们都是现实和命运的囚犯,正等待着救赎的来临。

:)

Thursday, April 14, 2011

寻根之旅

我开始了一个旅程,寻找着一个没有看过的过去。
奶奶的故事却牵动了我的心弦,让我不经意的深深迷恋着。
过去是一个谜,然而它却造就了今天的许多的事实。
我会一一的探索它的奥秘,希望在写完这家族史之前,老一辈的都能等待多一些。

=)

Saturday, April 2, 2011

Fear

As i see the happenings of the world,
Fear grips me.

What the Bible has been saying
Of the end of times
Is coming true
One by one

One by one
One by one

: )

Sunday, March 27, 2011

怀念

我怀念在舞台的那份感动。
我想表演。

是的。
舞台,我想你了。

:)

Friday, March 25, 2011

哭。笑

从你笑声中,
我听到了哀嚎。

你的灵魂在哭泣,
你却听不到。

嘘。。。
别嚷嚷,
免得你迷失了自己。

黑暗中,
你看到了光。

你却不相信那就是光。
为何愚昧的往黑夜深处走?

回来吧!
你的父亲在叫你呢。
你听到了吗?

嘘。。。
别嚷嚷。
免得你又迷失了自己。

:)

Monday, March 7, 2011

pain of the world

when i looked on, i can't help but wonder,
what's with the hate?
what's with the pain?
what's with the confusion?
what's with the oppressed-syndrome?

when i see them trying to not prove God,
i see that they felt cheated,
i see that they felt hurt,
i see that they are confused,
i see that they are oppressed.

it's childish, but still it hurts,
to see the hurt in their eyes,
and hear the hurt in their voices.

i guess
the real thing is
they are actually seeking
an answer
a truth

this is the only reason why someone will fight
on a dualism platform
if he/she/it doesn't believe in the concept of God(s)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 to dispute that concept
the act of doing so simply shows angst.
like a child getting back at the parents
being rude and challenging the parents' every words
cos the child
is hungry
hungry for love
care
concern
and most importantly
an acknowledgement
that he/she/it is part of the family.

such is the pain of the world.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遗忘的美好?

历史叙述是一种选择性的遗忘。
在选择叙述某个部分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遗忘或忽略某些部分。
这么一来,我们对于自己的了解又有多少?
我们了解的是出自自己观察自己而来?还是通过他人的叙述而得到的资料?
那方面的叙述才是完整的呢?
也许根本就没有所谓“完整的叙述”,叙述都是片面的。
而选择突现什么、压制什么,也出自于个人的政治观点和叙述目的。

我对历史(人事物)和了解这两个词又有了新的观点。
然而,我知道我所了解的都是片面的。
文字作为符号本身就有其局限性,人类对于事物的了解永远是有限的。
有限的生物又怎么能够了解无穷无尽无界限的东西(用“东西”来代表我要讲的只突现了我知识和理解的局限性和限制性)?

在这叙述和遗忘的过程中,我知道我遗忘了一些什么。
但是,至于我遗忘了什么呢?
我不曾记得。

:)

Saturday, February 19, 2011

忘了

他忘了,是什么时候停止写作。他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
他唯一清楚的,就是写作给予他的喜悦。也许在没有喜乐的时候,人就会去寻找欢乐的曙光。纵然这曙光可能是一种想象,他还是像飞蛾扑火一样的被着迷。

写作是他逃离现实的途径,允许他在这喧闹的繁华都市里有个可以静下心,回归自我的洞穴。在这里,什么烦恼都没有。他可以尽情地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叙述他理想的家园、打造他梦寐以求的爱情。文字是他表达自己的方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真是的心声。就算没有人安慰,在这个空间,它有自己安慰自己。写作是个疗伤的过程,也是个自我了解的旅程。

他不喜欢旅游。虽然不常在家,他却不愿意离开太远。总觉得家是温暖的,所以不能离开太远;怕自己在寒冷的夜里找不到一个温暖的拥抱。但是,他却认为离开家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不得不离开家。在这种去跟留之间的挣扎,写作是他梳理自己情绪的地方,也是他自我对话的方式。许多的问题就是通过写作来解决的。

写作让他在不离开的情况下旅行,也让他更了解自己。

但是,他还是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停止写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