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戏剧与我

如果没有记错,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戏剧是在中三的十二月学校假期。那时,我被选中(其实是没有同学想去参加,老师才会选上我的)参加由“新加坡艺术剧场”举办的“华文戏剧营”。那年次应该是“新加坡艺术剧场”第二次举办类似活动。在那短短的一个星期内,我们接触了许多有关戏剧的基本原理和技巧。那时,我们每一组都必须创作出一段小品,在最后一天公演,呈献我们的‘训练结果’。也许,那次的戏剧营让我看到了戏剧的许多可能性。

到了初级学院,在老师的百般要求下(不是因为我厉害,而是因为没有人参加)我加入了南洋初级学院的”中华文化学会”戏剧组。那时我也参加了《我们的白云岗》的演出。那时是黄浩威老师担任我们戏剧组,也请来了戏剧盒总监郭庆亮来教导我们这群学生。那时是我第二次接触戏剧(其实严格来说是第三次了。中四那年我也参加了“华文戏剧营”),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小品以外的大型剧场演出。那时的我因为太活跃于其他的课外活动,老师认为不应该给我重要角色。就这样,我一人多角,扮演了许多的路人甲、歌迷乙和学生丙,也让我学到了如何诠释不同角色。

到了大学,误打误撞地加入了南洋理工大学中,宿舍十一(Hall 11)的戏剧组——十一制作。那时,我又是以演员的身份参与剧场演出。然而,这次的感觉却和以往不一样。也许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带领,整个剧团给我的一种松散、茫然的感觉。最后演出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演员上台没入戏,导演和监制给我的感觉就是恨不得快点脱离这个烂摊子。我们虽然有个很不错的剧本,却因为某些人的失职而完全失去了剧本的内在意义。我也曾一度想过要放弃“十一制作”,尽快脱离这个烂摊子。然而,我却不甘心,还好有另外一名演员告诉我说只要我担任导演一职,他就愿意当监制。就因为对戏剧的热爱,我们就扛起了这个革命的工作。

十一制作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组织架构,许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往往也需要接管的那个人凭空想象,从零开始建构自己的一套系统。这是个多么累人的差事啊!第一次担任导演的我也是如此。我回想起当年老师们的教导,加以改良使用与我们剧团的框架后,就开始了演员训练。

这些日子固然走来不易,但是回想起四年前因为一份冲动,让“十一制作”得以传承下去,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愉悦感。

现在,踏出了宿舍剧团。参与了“芦苇艺术团契”的演出后,又重新以演员的身份接触剧场,有种死灰复燃的感觉。子曰:“温故知新。”我也重新学习演戏、学习诠释角色、学习寻找演员的敏感度。之后在朋友的邀请下,又要参与“实践剧场”的演出让我非常地期待。

希望我和戏剧的缘分能够永远保持下去。

:)

No comments: